被逼无奈?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幕后隐情

被逼无奈?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幕后隐情
2018-03-09 03:34:34  阅读:1709+ 本站原创作者:杨童舒

  导读:孙中山作为大家心目中的国父,享有很崇高的地位。并且,孙中山还曾经就职民国时期的临时大总统。但是后来,孙中山却将总统之位让给了袁世凯,这是为什么呢?

  当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昭然于世时,人们就开始反思:孙中山为什么当时会把民国的政权拱手让给袁世凯呢?历史学家曾对此作过解释,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不可否认,这绝不是某一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是有其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

  首先,南京政府的腰杆不硬、革命阵营内部矛盾激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截留中国海关税收,使临时政府财政极其困难,无法长久支持战争所需,更无法支撑政权建设,被迫与袁世凯妥协。辛亥革命刚开始取得胜利,革命营垒内部便已呈现出一派分崩离析的现象。

  地主阶级反动势力以及反对派的力量非常强大,虚伪狡猾、拥有实权的袁世凯成了反动势力的核心力量,他们在革命阵营内部进行破坏。而资产阶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十分软弱无力,它的核心力量——同盟会政治理论幼稚,组织松散庞杂,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缺乏深刻的本质认识,同广大下层劳动群众的严重脱离。

孙中山

  而孙中山的“让位”就是在这样的阶级力量对比下酿成的。

  其次,袁世凯当时的声望和才识是他获取政权的一个重要砝码。

袁世凯

  袁世凯和以往的封建官僚不一样,他是从政治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代表,在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的时候,就塑造了“锐意革新”、“一代强人”的社会形象,于是赢得了资产阶级的信任。

  当清帝被逼退位后,他的个人声望更是达到顶峰。再加上袁世凯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北洋军队,掌握着军政大权,使得当时社会各阶层,包括资产阶级的各阶层,普遍产生了“非袁不可”的心理。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大力支持。

  清政府的统治,在武昌起义的炮火声中土崩瓦解。帝国主义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权益,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一方面,不断在军事、经济、外交上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逼迫革命党人妥协;另一方面,支持袁世凯当政,特别是在外交方面。

  他们积极策划南北和谈,提出所谓“非正式照会”,逼迫南方向袁世凯妥协。英国外交大臣葛垒说:“我们对于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们希望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华贸易的有利条件。这样的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援助。”

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大力支持

  第四,中国传统思想中“诚信”观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想中注重“承诺”,有“一诺千金”之说。革命党人认为袁世凯在全国人民面前,宣誓维护共和,便会尽力维护共和制度,否则将受到舆论和道义上的谴责,对袁世凯的个人诚信产生了幻想。于是革命党人将大总统让与袁世凯,却没料到袁世凯会复辟帝制。

  

  最后,有人认为还有孙中山个人原因。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政治抱负,没有政治野心,权力意识比较淡薄。在他看来,只要能建立共和,实现民权,“谁当总统都无所谓”。无论孙中山当时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后来的结果却让他后悔不已。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妥协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大憾事,但人们也认识到:胜利不会一蹴而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也必将充满坎坷和泥泞。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需要人们进行前赴后继的努力才能成功。

  总统的位置并不是你想做就可以,这其中掺杂了很多因素。所以如果你问孙中山是心甘情愿的交出大权吗?这其中的滋味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