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失传千年的“诸窑之冠”

柴窑—失传千年的“诸窑之冠”
2019-08-06 12:36:10  阅读:5665+ 自媒体作者:老宝宝

原标题:柴窑—失传千年的“诸窑之冠”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是五代周显德初年所烧,出自当时的河南郑州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 。那里本来就适合做陶器,又因为当时世宗姓柴,故名。当时亦称御窑,从宋朝开始便叫柴窑,出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作精美光彩绝伦,是当时诸多窑中最佳的。但底部大多多粗黄土色。

柴窑已经消失很久了。即使得到了残器碎片,制为冠饰、绦环、玩具,亦足珍贵。世传柴瓷片,"宝莹射目,光可却矢。宝莹则有之,却矢未必然,盖难得而重言之也,柴窑已经失传千年,在当今难以一睹芳采;亦称瓷界传说。

五代十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公元907--960年),介于唐宋两个伟大的王朝之间。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大分裂时代。邦国林立,互相争伐,战乱频仍。后周在柴世宗(柴荣)的励精图治下,国力迅速强盛,具备了统一全国的实力。柴荣英年早逝后,太子孱弱,顾命重臣赵匡胤用一场早已设计好的“陈桥兵变”,让自己皇袍加身,如愿以偿地夺了恩主柴荣的江山。柴窑的命运也就在刻意掩饰宋太祖篡位夺权的恶名中,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件有着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近日在日本武雄市阳光美术馆展出,它被怀疑很可能是中国已经失传千年的官窑"柴窑"。而这次展览也是其首次公开。"柴窑"被视为中国"诸窑之冠"。

被日本文物专家认定为已经失传数百年的中国柴窑,这件“青百合花瓶”引起日本文物界的关注,甚至连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也慕名前往参观。日本阳光美术馆理事长关口胜利认为,世界上如果有柴窑存在,那么这件作品是第一候选。

被日本人视为天物的柴窑,到底是什么来历?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相关文献。据说,柴窑是后周柴世宗(柴荣)所烧的御瓷。柴荣在位仅六年,他死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了宋太祖。清人朱琰《陶说》中记载:“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当时底下人跟皇上请示,瓷器要做成什么样的呢?柴世宗就说了这样一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者”就是今天的“这”,意思是按照下雨后天放晴的颜色,把瓷器做出来。

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说:“今论窑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矣!得残器碎片,制为冠饰、绦环、玩具,亦足珍贵。”找不着柴窑,能找到个碎片,都已经很珍贵了。欧阳修在《归田录》里就说:“柴氏窑……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欧阳修说,宋代都没有柴窑,弄到个碎片,用金属把它包起来。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中谈到了柴窑——历史上有没有比汝窑更名贵的瓷器呢?就是柴窑。柴窑谁也没见过。明代宫廷在整理古董的时候,有本书叫《宣德鼎彝谱》,里面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六种瓷器,第一是柴窑,是排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前更名贵的瓷器。

柴窑及柴窑瓷器,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个陌生话题。但在瓷器收藏界,它却声名赫赫。由于存世藏品极其稀少,以至于许多业内人士是闻其名者多,识其货者少。这样,就给一些欺世盗名之徒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常常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冒充专家,搏取名利……

柴窑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抛开瓷器造型艺术特点不说,仅从瓷器所用的物理、化学材料的处理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光洁度、透光性、敲击声、硬度等指标,它就把中国制陶技术提高到一个空前高度。以至于一千多年时间里,也只有元代使用的“二元配方制瓷法”才能达到与之相近的水平。

采用热释光检测年代,确实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但并非无懈可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核考古组了解到:热释光测年代法可以测量古陶瓷的年代,但是其所需的一种化学元素剂量的不同,可以对古陶瓷的“年龄”产生扰动,即可以让其岁数变大。热释光的这个局限性也经常被造假者所利用。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核考古组的一位冯松林教授向记者解释说,古陶瓷采用热释光测试或者通过海关机器安检时,都会吸收热量,通过一次就会对年代扰动一次,一个百岁瓷器走一次测试程序,出来后肯定要大于百岁。“光看检测结果,是否是陶瓷真实的年龄呢?”对此,这位科学家表示,“热释光”的结果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单看这一结果是不严谨的,更是不科学的,如果想知道因扰动而“变老”的程度,可以借助其他科学仪器精确计算,上海博物馆就有一种仪器可以准确测出热释光检测的误差比。

中科院高能所古陶瓷检测权威机构(广州)办事处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