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助5万名志愿者在武汉抗疫一线建起了一座蚁桥

民间救助5万名志愿者在武汉抗疫一线建起了一座蚁桥
2020-03-05 05:12:18  阅读:484+ 作者:39深呼吸

原标题:民间救助:5万名志愿者在武汉抗疫一线,建起了一座“蚁桥”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也考验着整个国家对疫情的应变能力。而在疫情爆发后,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在中国,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民间救助团队。

提起民间形式的救助,我们首先会想到“水滴筹”、“轻松筹”、红十字会等,前两种救助靠着“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思路盈利,而后一种救助依靠国家财政乃至社会各界的扶持。但在面临一场殃及全民族的灾难时,上述的模式似乎都不怎么奏效。

在疫情爆发期间,湖北红十字会曾一度掉入“塔西佗陷阱”,一边是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汇入的救援物资,一边是医院护士医疗资源的告急与求助。作为指定的物资接受机构,湖北红十字会被批“既没有大批量、大规模处理各地支援物资的经验,也没有对于物资统一调度、储藏、分发的能力”。而面对网友的批评与质疑,湖北红十字会只能承认自身的不足。

◎ 湖北红十字会回应捐赠物资分配问题:痛心自责内疚。/ 湖北省红十字会官网

但我们也发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湖北地区上演了一场场他救与自救的范本。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给了我们一份异常亮眼的成绩单。据不完全统计,在总人口约1000万的武汉已有5万名志愿者,在疫情发生后至今仍然活跃在武汉抗疫第一线。

他们用一个个故事书写了人间的温暖。

PART.1

志愿者的工作,从没日没夜找货源开始

对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来说,最开始每天的工作就是与物资短缺作斗争。

“物资短缺的时候,真的是什么都缺,从日用到防护,但是没有柴米油盐,是真的熬不住。”

90后志愿者小赵告诉39深呼吸:“最开始防护服短缺,我们都是自己垫钱给一线买防护服,但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后来就以微信群的形式,发动朋友、社会上的公益组织、社会人士捐款,前期的工作很复杂,从宣传、找物资、统计捐款数目、做好表格公布出来,做到每一笔钱公开透明,捐来的钱,不能留在手里,因为武汉不缺钱,就缺物资。”

和小赵一起的志愿者小利,在收到各界捐来的善款之后,就开始整天没日没夜地联系有物资的商家,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都成了紧俏品,他们急需找到……但在找寻物资的过程中,他们也面临一个现实存在的难题——毕竟志愿者不是医护人员,他们不知道这些物资是不是满足医用标准。于是,这带来了另一个工作量,在每找到货源后,必须查看是物资的规格与标准,防护物资会不会存在造假、是否达标。而这都是每个志愿者每天需要担心的事情。

◎ 常见口罩的标准和对比。/ 发现湖北

好在,随着志愿者不断壮大,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加入,让这样一些问题慢慢得到了解决。

“想要把社会捐来的钱变成一线需要的物资,越来越难,索性我们就拒绝接收了社会资金的捐赠,目前只接受从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志愿者小利说,在这之后,各界捐赠的物资纷纷涌向武汉,也就有了一批专门对接物资的志愿者。

志愿者燕妮就是其中一位。为了方便统计、查验物资,对接到一批医用护目镜的燕妮,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有需要的医院能够最终靠扫码进群,在群内提供医院的名称、联系人、电话、收货地址、医护数量、需求量等,统计物资分配名单之后,对接车队的师傅免费邮寄到各医院。”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一边,所有志愿者的支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另一边,红十字会大宗物资也在陆续发放,各大小企业捐赠的资源不断涌入,医护人员的防护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但这时吃饭也成了问题,“虽说一天也不一定吃上几口饭,但武汉商户没几家开门的,特别是餐饮行业,这确实给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好在我为医护人员对接了一家餐饮店。”

凌晨一点多,志愿者陈梅又找某一餐饮商户的老板要了40份盒饭,主要是给滞留在武汉的流浪者,没想到老板没犹豫就爽快答应了。“迄今为止,这家餐饮店的老板已对医护人员免费发放餐盒超过百万份。”陈梅十分感激大家的热心支持。

◎ 给流浪者发放餐盒。/ 志愿者陈梅供图

但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下一阶段的任务又来了。面对外界运送到武汉的物资——四川170吨蔬菜、山东173吨消毒液母液、100吨萝卜、江西宁都100吨蔬菜、北京20吨土豆、甘肃10吨土豆、湖南3万件自热米饭、贵州30吨白菜,另外还有10吨米油,棉被,几百份素食锦盒,酒精等,都在等待着调度。

这些物资,有的在开往武汉的路上,有的或许还在贵州的田地里,但提前做好接洽的准备,总不会错,毕竟这些货物确实不是小数目。

◎ 志愿者正在采摘贵州捐往武汉的30吨蔬菜。/ 志愿者白三金供图

“所以,在一线总是不缺问题,而我们志愿者都必须具备三头六臂,具备随时可以灭火的能力。我们都是孙悟空,会72变。”在接踵而来的问题面前,志愿者们都已经习惯了,他们在短暂的休息时间,总爱如此调侃自己。

PART.2

难题接踵而来,不顾一切尽力而为

在疫情面前,有时候,除了要掌握调派物资的能力,还需要应对随时会出现的求助信息。

2月28日凌晨1:28分,下着雨,武汉的城内显得有些寂静,相比之下,志愿者微信群中却依旧热闹着。此刻,在一线志愿者群里,志愿者们正在寻找有通行证的司机师傅,“现在有一批从四川过来武汉的84消毒液,车队人手不够,需要卸货援助,地点在东西湖,就是现在,有谁在附近,亟需处理……”有位志愿者在微信群里发布了求助信息。

经过了多天的工作,陈梅有些疲累。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她随手在朋友圈写了一句牢骚话:为什么又下雨?接下来,武汉连续几天都有雨,好烦!

自从来到武汉后,陈梅讨厌下雨天,她觉得,下雨天总不会有好事。她永远都不可能忘记,同样是这样的下雨天,在一个多月前的大年三十晚上,本该和家人团聚吃年夜饭的她不得不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接送一个父母都感染新冠肺炎的小孩去金银潭医院,因为院方表示,只有拿到身份证,孩子父亲的尸体才能火化。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雨滴打击着他们每个人的每一寸肌肤,冰凉的雨滴中透着一些疼痛与绝望。

但也正是此刻的武汉,任何事情都风雨无阻。雨中扎帐篷、雨中卸货、冒雨接送医护人员,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2月4日开始,已经持续工作至今的“123车队”张正师傅,从天没亮跑到夜幕降临,“因为防护服资源有限,所以每次出门既然穿上了防护服,就会多跑几趟。”张正每天不仅需要接送三班倒的医护人员,在医护人员上班的时候就运送物资,还需要给一些医院运送生活物资,包括2.4吨大白菜、南瓜、1000多箱自热米饭、几百箱女性卫生用品、上千套防护服、上万只口罩等。

“几十箱货物还好,用7座的面包车大不了多跑几趟,但是几十吨上百吨的货物,迅速让这个城市消化掉,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小利如此介绍,他们面临的就是一批10吨的救援物资,正从邯郸发往武汉,十几个小时,丝毫不容耽搁,必须及时送达。

◎ 10吨货物装卸。/ 志愿者大齐供图

这批物资是一位独立导演的朋友联系“厚德慈爱”捐赠给武汉困难老人的。“面对这次疫情,确实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特别是独居老人,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在社区微信群里发自己的需求,他们是真的困难。”志愿者大树说。

“刚开始我和一批志愿者一致认为10吨物资发放非常容易,但是我们后来才发现,这件事要比想象中困难。在短时间内,既要找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又要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挑战。”提供物资的独立导演说,“65岁以上腿脚不方便且子女不在身边无法支援,这类老年人我们把他们归为需要被紧急协助的老人家庭;家庭成员患有其他疾病、移动电子设备使用不便、残障、独居、家庭贫困,生活不便无法顺利采购生活物资的家庭,我们把他们归为重点需要协助的家庭。这也是我们发放物资的目标对象。但这些数据总要去统计,这个任务重要且有意义。”

这位导演深夜在微信群里发完这个相对棘手的问题之后,一直在等待回复。他告诉39深呼吸,“这件事哪怕做不到100分,但也是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总比那些物资被随意浪费强很多,每一桶油,每一袋米,都来之不易,我不希望他们成为智商税。”也是在他的坚持下,这件事最终得到了妥善的解决。3天后,志愿者彩虹连夜联系了几位在武汉做志愿者的朋友,通过多方的沟通和接洽,最终把10吨物资发给了真正需要物资的747户家庭。

◎ 10吨货物分发给了老人。/ 志愿者大树供图

志愿者大树介绍,他和彩虹在各位志愿者、王导、青姐、各小区物业和居委会的合力帮助下,给10几个小区的独居老人送去了导演提供的物资。他一边介绍自己如何每家每户上门沟通,一边把照片发给39深呼吸,“这批物资在小区业委的帮助下,免费发放给每家每户了。”他很是欣慰。

“小区共1400户,在住900多户,在上门送物资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住户看到外人来敲门不敢开门的。”大树补充说道, “但也有的住户很是热心,南湖名都A区的周大哥给我们送来了良心鸡蛋,别人卖35元30个,他卖35元60个。一场疫情把人分得很透彻!”

◎ 物资送给需要的老人。/ 志愿者大齐供图

在疫情面前,有人发着“国难财”,有人借权牟利,有人却不顾一切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树是一个热心、直接的小伙子,每天他都想着如何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自己的服务。在疫情面前,他也不例外。他的口罩早已不够了,“口罩不多,里面戴着一次性口罩,外面加一层棉口罩,塑料袋制作的防护帽,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消毒。”整天在外面跑的大树憨憨地说道。

在和大树对话的时候,39深呼吸多少感觉到有些心酸,大树一直在强调,自己所做的工作有限,在他的认知里,帮助新冠肺炎患者实现治愈、在定点救治点奋战的医生才是最辛苦的人,他们才算一线,“最好的物资应该优先留给医生,他们才是最辛苦、最需要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

PART.3

疫情背后的众志成城 民间救助强有力的补充

抗疫期间,哪里需要志愿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据39深呼吸了解,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武汉城内一群需要帮助的人的生活状态正日益得到改善。以微博上发起的武汉求助者微话为例,一线记者援助小组和清华大学雷火团队合作联合建立了“武汉求助者地图”,只需要进入链接就可以登记求助者的信息,表明自己需要寻求的具体帮助,在接收到这些求助信息后,志愿者会统一开着车,根据地图上的求助信息配送;

◎ 日常工作之余,雷火志愿者团队协助完善武汉救助者地图。/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网络中心

在微博上,有位名为梁钰的网友提出:武汉女性医护人员也需要备受关注。随后,一线的志愿者通过各个渠道寻找女性用品;目前,武汉城内的老年人正有专门的志愿者排查信息,以便在第一时间给真正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提供物资供给;被滞留在武汉流浪者,经一线记者曝光后,志愿者已经连夜给他们送去棉被和餐盒,并会同民政、公安部门等政府部门,连夜积极参与武汉市流浪者人员的大排查,将流浪者送往民政部门救助站或临时救助点。

据一线志愿者的最新消息,目前找到的流浪者已经被安排到宾馆住宿,并争取在两天内将没有定所的武汉流浪者数量归零。

◎ 此前新闻媒体报道,有部分流浪者栖居在武汉协和医院急诊大厅,靠爱心盒饭度日。/ 澎湃新闻

“此次疫情下,民间救助的力量有目共睹。如果这次的民间救助算是一个成功范本的话,那么之后的水滴筹等官方组织或是盈利性的机构,民间信誉或盈利能力都可能面临挑战。”面对此次民间志愿者提供的帮助,某业内人士对39深呼吸直言。

假如没有这次深入了解,许多人根本体会不到志愿者真正的含义。有人说,志愿者除了无私奉献之外,似乎又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志愿者是螺丝钉,但少了他们,机器的运转或许会遭遇卡壳。

疫情,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力量,看到了什么叫众志成城。

上述业内人士对39深呼吸表示,民间志愿者确实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作用好比人们对于行军蚁的描述:对于人类来说,在非洲的某些原始部落里,行军蚁被看作十分有效的治愈手段。为了促进身上伤口的愈合,人们会捏住蚂蚁的身子,让行军蚁强壮的颚穿过伤口边缘的皮肤,再将其的身子拔掉。这就像用针线将伤口进行缝合,伤口的两边因为颚而连接在一起,伤口便能够更好地愈合。

大自然是如此奇妙,只有尊重自然,人类才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不要忽视自然之中的任何物种,即便是蚂蚁这样细小的身躯,聚合起来都能带来无尽的力量。

◎ 身躯细小的蚂蚁靠集体的力量生存,繁衍。/ quanjing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武汉的志愿者约五万人,不管是90后,还是几十岁退休的老大爷,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尽一份力。这些人像是蚂蚁,看起来都相似,也似曾相识,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或许不被他人知晓,但却在各司其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保护“蚁王”——武汉。

而在39深呼吸看来,志愿者团队这样的民间自发组织正在我国各地的基层和公共卫生、健康防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我国相关的领域建设和完善很可能会产生足够大的助力和影响,对疫情后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防控体系乃至健康社区、城市体系建设或都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最后,我们应该向这群了不起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