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国采正式拉开帷幕国产龙头企业或迎机会

人工关节国采正式拉开帷幕国产龙头企业或迎机会
2021-06-24 10:40:23  阅读:98758+

  6月24日讯 继冠脉支架之后,人工关节耗材集采的号角也已吹响。此前冠脉支架集采已执行近半年,而本次集采已根据冠脉支架集采的实际执行情况有所调整和改进,对未来耗材控费政策指导意义重大。预计未来1-2个月将完成集采。

  6月21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公告》,进一步细化了此前4月国家征求意见函的相关内容,公告就本次集采的产品类别、采购规则、竞价规则等进行了全面说明。

  本次采购产品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和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前者分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三个系统,后者视为一个系统。采购周期为 2 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申报价格包含各部件价格和伴随服务费用,消毒费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

  本次公告延续之前的意见征求稿基本内容和原则,完善规则细节。根据已披露分组规则,据《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研报》分析认为,目前销量高国产龙头有望分到 A 组,若分到 A 组,则大概率中标。

  临床需求量大的产品将分到 A 组,国产关节龙头有望满足条件

  同一产品系统按照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产品材质3个条件,分成 A、 B 两组,进入A组需满足三条件:

  1)同一产品系统中企业产品在累计意向采购量前85%;

  2)承诺满足所有联盟地市采购需求;

  3)陶瓷-聚乙烯和合 金-聚乙烯髋关节产品具备高交联聚乙烯材质。可见,销量市占率较高的国产关节龙头如爱康医疗(2019 年销量市占率 18.3%)等有望分到 A 组。

  分组成为集采关键,若国产产品分到A组,则中标概率明显提高

  规则规定 A 组不足 7 家时,满足上述条件 2)和 3)企业按医疗机构意向采 购量从多到少依序递补,补齐至 7 家。

  在同一竞价单元中,按企业竞价比价,价格由低到高排序,确定入围企业。若 A 组企业数量为 7-8 家,那么最少可 以只有 1 家落选,中标概率高,降价幅度有望相对较小。而若国产产品分到 A 组,凭借着相对进口品牌明显的价格优势,则有较大可能中标。

  相较而言, B 组企业将明显多于 A 组,且 B 组多数为国产企业,竞争更为激烈。因此, 《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研报》分析认为,能否入选 A 组将成为各企业本次集采成功与否的关键前提。

  根据意向采购量确定协议采购量,剩余量医疗机构自主选择

  在确定中选结果后,分两步确定每家医疗机构的协议采购量:

  1)同一竞价单元内比价价格最低的中选产品系统按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分配给对 应医疗机构,其他中选产品系统按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分配给对应医疗机 构;

  2)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但未中选的产品系统意向采购量(即剩余量),由医疗机构在同一产品系统类别下从中选产品系统中自主选择(按产 品系统类别计算中选比价价格最高的产品系统除外)。

  各省市、联盟已陆续开展骨科创伤类产品集采

  据了解,2020年11月,山东省淄博-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滨州-德州七市开展骨科创伤带量采购。采购产品包括普通接骨板、锁定接骨板、髓内钉系统等骨科创伤类产品,涉及强生、微创、新华医疗等93家企业。最终骨科创伤类产品平均降幅67.3%,单个产品最大降幅达94%。

  据《齐鲁晚报》报道,在谈判现场,一位企业代表最开始报价17200元,为了七市联盟的市场,最终报价2643元。

  当时因骨科创伤类高值耗材为骨科植入耗材类的第一大细分类别,涉及厂商较多,品规繁多,尚未有省份或是市级联盟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这也是全国首次骨科创伤类市级联盟带量采购,规模大,在业内堪称省级带量采购。其实不只创伤类,人工关节和脊柱类或许同样将面临集采。

  而此前(3月24日),据潇湘晨报消息,黄冈市医保局组织了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骨科耗材的数据采集工作,标志着第二批高值骨科耗材集采正式拉开帷幕,此次集采产品包括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骨科高值医用耗材。

  3月16日,辽宁丹东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显示,其部分骨科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拉开序幕,填报范围包括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高值医用耗材,涉及品种高达7万多种。

  5月11日,河南省医保局发布《豫晋赣鄂渝黔滇桂宁青十省(区、市)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公告》,将对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髓内钉及配件、中空螺钉(空心螺钉)等医用耗材进行集采。

  此次十省联盟包括:河南、山西、江西、湖北、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宁夏、青海。其体量之大,预计骨科创伤产品将迎来更猛烈的降价冲击。

  据《Eshare医械汇》报道,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十省联盟开展骨科创伤产品来看,创伤产品近期大概率不会快速入围国采,前期将以各个区域联盟集采,加上后期价格动态调整为主。但随着逐个区域的集采落地,万众瞩目的骨科创伤或将最快在今年年底成为国采的下一标的。

  关节类耗材需求量大,集采势在必行

  而标准化程度高的骨科关节目前已进入第二批国采。目前关节领域国产化水平偏低,外资企业捷迈邦美、史赛克、强生、施乐辉占比74%,而国内人工关节销售额最大的企业是威高骨科、爱康医疗、春立医疗三家上市公司。其中2020年威高骨科实现收入18.24亿元,是国内企业龙头。但国产总体明显处于劣势,集采将有利于关节领域龙头企业快速占领国内市场份额。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50%的人患有骨关节炎,7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80%患有此病。根据唯医骨科数据,2018年我国关节置换例数58.81万台,其中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分别为39.65万台(国产占53.91%)和19.16万台(国产市场份额小于30%)。

  另外,据《中华骨科杂志》6月16日发表一篇题为《关节外科的未来》的论文中提到:2019年我国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经超过了90万例,且仍在以接近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

  而目前国产人工关节价格从几千元到万余元不等,其中陶瓷髋关节(尤其是粉陶)价格较高。可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无疑对医保基金造成了较大压力。那么,人工关节被纳入集采,也是势在必行。

  随着集采的推进,可以预见,骨科耗材市场将迎大变局,对于企业来说,短期阵痛难免,要做的就是精确计算成本,做好以量换价的心理准备,后续更多地投入创新,并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才是王道。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